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_Chi Dai Ban Fa Jing Shen Xing Wei Zhang Ai

名词百科作者:医百科日期:2020-07-22点击:119
概述

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BPSD)是指痴呆的症状之一。包括幻觉、妄想、偏执、猜疑、无故尖叫、无目的徘徊、情绪焦虑或抑郁、安静不下来、淡漠、易发脾气、冲动伤人、行为有失检点等一系列症状。患者可以同时出现多种精神行为症状,也可以只表现一种。而这里所指的痴呆,也包括多种痴呆类型,如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


病因

痴呆患者出现精神行为障碍主要原因是大脑功能退化,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内部的生物化学平衡都被破坏,因此与患者的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一起,出现异常的精神行为。由于每位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并不一致,且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有些则较为轻微。有研究提示出现严重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可能与患者患痴呆之前的精神状态有一定关联。有报道称亲属有抑郁症者,患者在认知受损的情况下,更易出现抑郁症状。也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与某些特定的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


临床表现

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包涵了许多种症状,几乎所有精神障碍的症状均可在出现在痴呆患者的临床表现上,但这些精神行为障碍与平素所说的“精神疾病”有所不同,其症状表现也具有自身特点。并且,随着疾病进展,在轻度、中度、重度各个时期临床表现也完全不同。主要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1.焦虑/抑郁

患者表现情绪低落、易紧张、敏感、有时多疑、坐立不安、反复去卫生间大小便,对自己记忆不好有很多担心,甚至有消极想法或行为。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疾病早期,甚至比记忆障碍的症状更明显。因此,有时会误诊为老年期抑郁症。

2.偏执/猜疑

在疾病轻中度时出现,患者表现多疑、警惕、难以相处,总认为别人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情。不少患者疑心别人偷了自己的钱财,对来照顾自己的人很敌视。患者由于记忆力差,常找不到东西,总认为是别人拿走了,为此将东西放在更为隐蔽处,但很快又不记得,更为找不到。因此疑心重重。少部分患者会固执认为有人要害他,或者认为配偶对自己不忠,或坚持认定某件未发生的事情,并言之凿凿难以说服。

3.脾气暴躁/毁物伤人

患者脾气性格变得与以往不一样,或以往的脾气变得更恶劣,很容易被激惹、无法接近,骂人、冲动时毁物甚至伤人。

4.兴奋/恐惧

表现行为或言语增多,或者易恐惧尖叫。少数患者有性兴奋表现,言语行为轻佻、不检点。

5.反复言语/重复动作

由于记忆力差,患者会反复提问或说一件事。有些患者有重复无意义的行为,比如说重复卷起衣角、反复开关抽屉、摸索某样东西等。

6.日夜颠倒/夜间漫游

患者睡眠节律紊乱,白天睡晚上起床,在房间漫游,反复上厕所或做些无意义的事情。有时到处敲敲打打,或走到子女房间,甚至出外无目的游走。

7.幻觉/妄想

以视幻觉多见,患者见到房间里有不存在的东西,也有称看见小人或魔鬼,会让其他人来看,被他人否定后有时会意识到是幻觉。妄想是指患者坚持相信某件不存在的事情,比如认为某位邻居存心要害他,或者配偶与他人有染。但要注意有时是患者记忆错误,比如称某位亲朋刚来过,或看见配偶与异性在床上,并不一定是患者有幻觉或幻想,而是患者记忆紊乱,将以往记忆的内容或者梦里的内容当成刚发生过的事情。

8.依赖/幼稚

患者对某位照料者特别依赖,有时不让该照料者离开须臾,几分钟未看见就惊慌甚至吵闹,并且拒绝其他的照料者。有些患者行为显得幼稚,或喜欢接近小孩子,乐于和认识或不认识的小孩子交往。

9.淡漠

患者对以往感兴趣或关心的事情失去兴趣,丧失对亲人关切或担忧的能力。比如对子女的事情、家庭的变动、儿孙的造访、以往的爱好等均显得无动于衷。淡漠不同于抑郁,淡漠指情感的缺失与空洞,而抑郁则多指情感仍然存在,但由于压抑与低落而显得对某些事情没有兴趣。


检查

精神行为障碍的评估在临床上常以评估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比如:神经精神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估量表等。


诊断

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的检查与诊断,首先是要明确痴呆的诊断与痴呆的类型。一般来说,痴呆的不同类型、或不同严重程度,患者出现的精神行为障碍也有所不同。比如路易体痴呆患者幻视、睡眠紊乱较多见,额颞叶痴呆患者更多出现行为问题,表现贪食、行为失当等。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则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表现不同。

精神行为障碍的评估在临床上常以评估量表的形式进行评价,比如:神经精神量表、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估量表等。


治疗

1.非药物治疗

指行为治疗、认知训练治疗、心理教育等治疗方法。一般来说,除非患者症状不适合,均应首选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参与或指导下完成。常采用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有心理教育与照料者行为指导,已被研究证实有效。其他的治疗如认知训练治疗、行为调整治疗、丰富感知治疗等对某些患者具有效果。

心理教育通过改变照料者的态度与行为,而缓解患者的症状。不少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照料者有关。比如,患者反复询问一件事情,而其家人在回答了许多次后逐渐不耐烦,甚至发怒,易导致患者更迷惑或情绪相应变得恶劣。心理教育可以通过改变照料者对患者精神行为的态度或做法而减缓患者的症状。
照料者行为指导对照料者进行培训,加深照料者对疾病的理解,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其他非药物治疗行为调整治疗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适当培训并改变患者的行为。认知训练治疗是采用对患者进行特定的一种或多种认知训练,从而相应改善患者的认知与精神行为的方法。丰富感知治疗是指让患者处于相对丰富、且有安抚作用的环境中,让患者情绪稳定的一种做法。

2.药物治疗

用于治疗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大致可分为5类药物促认知药指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凡斯他汀、美金刚。这些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协调痴呆患者脑内与认知相关的调节物质,由于认知障碍与精神症状紧密联系,因此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镇静药相比,这类药物作用较为温和,部分患者也有镇静、胃肠道反应、兴奋等副作用。

(1)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氟哌啶醇、阿立哌唑等。让患者镇静,可减轻患者的激惹、冲动、紧张、行为紊乱、幻觉妄想等症状。由于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较明显,如过度镇静、椎外系反应(即类帕金森症状反应)、代谢障碍、易跌倒等,这类药物通常在充分考虑、不得不用的情况下才予给药。

(2)抗抑郁药包括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曲唑酮等药物,在患者有抑郁焦虑症状时予以服用,注意这类药物部分患者也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比如导致焦虑、头痛、恶心、镇静等。

(3)心境稳定剂包括卡马西平、丙戊酸盐、奥卡西平等,这类药物与抗精神病药相比较温和些,但也有不少不良反应,如镇静、步态失衡或身体失平衡、易跌倒、肝功能损害等。

(4)催眠类药用于日夜节律紊乱、夜间漫游的患者。这类药也要注意不良反应,如易跌倒、过度睡眠等,并且对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下一条       上一条